阿拉伯“革命”隐藏的另一面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2011年春天,北非和中东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示威,引发了一些列国家政权的倒台,被国际舆论编织为各种版本的“阿拉伯之春”,也被西方称为“经典的爱国主义革命”。 来自8个国家23位学者通过深入的实地考察,揭开了这场“革命”的内幕,即境外势力如何利用社会矛盾,策划颠覆别国政权的活动;如何培训活动分子并建立网络联盟,提供活动经费,运用操控媒体和舆论,扭曲事实等在“颜色革命”中屡试不爽的技术,将抗议活动升级为暴乱、战争,还用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和数据揭示了谁在导演这场涉及多国的“离岸革命”。
2024-07-14 05:20:13
113
单身偏见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聚焦时代热点的话题之作。探讨全球3亿单身人口的困境。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独居人数增长了近20%。在至少25个发达国家,单人家庭的数量超过了已婚生子家庭的数量。它会改变市场,也会改变我们的生存和死亡。★丰富个案+权威数据,兼顾可读性与可信性。英国前首相、美国前国务卿也难逃单身刻板印象,单身男人为何总被贴上“花花公子”的标签,为什么领导者通常都是已婚人士……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结合真实案例,在轻松阅读中收获知识、刷新认知。★消除偏见,为单身人士正名。不正常、不快乐、孤独、自私、缺乏领导力……为什么这些伴随着单身者的“标签”并非事实。援引大量研究数据,拒绝标签,反对歧视。★反思生命价值,共创和谐社会。破除对美好生活的单一定义,寻求更丰富广阔的生命意义,不只是为了单身人士,也是为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未婚、离异、丧偶……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正在独自生活。大约三亿单身人口揭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而这种生活需要被讲述。本书从社会结构、政策、福利、职场、他人评价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单身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挑战或歧视,让人们深入了解这种被越来越多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呼吁人们正确认识单身这一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
2024-07-14 05:19:08
155
在中国大地上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激荡传奇的80年代,在一个 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 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获奖记录1989年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推荐语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记者,总能问出你心中的问题……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可以化平凡为神奇。——《独立报》《在中国大地上》记录了保罗·索鲁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他在途中极尽毒舌之能……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同陌生人搭讪,比如气质忧郁的方先生和登山家克里斯·波宁顿。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也我们更加了解作者本人——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游遍天下,他就是你最理想的旅伴。——《星期日泰晤士报》这不是游记,而是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下1980年代中期剧变的中国。作者堪称何伟的先驱和师傅。跨越东西南北行程、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分析,超越迄今绝大多数国人。——豆瓣网友
2024-07-14 05:18:50
149
网上遗产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你担心自己死后,社交网络账号被家人登录吗?“集体点蜡”真的有意义吗 ?我们今天的“晒娃”,孩子若干年后一定会喜欢吗?在我们死后,我们在网上的私人信息并不会凭空消失,而会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遗产:“数字遗产”。终有一天会死于数字时代的我们,要如何处置自己的“数字遗产”?数字时代让人们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和悲伤都变得更加复杂,我们渴望保留回忆,也渴望保留某种程度的隐私。作为心理咨询师,作者历经十余年,记录了人们在处理“数字遗产”时遇到的种种困境,用无数触动人心的真实事例,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思考在数字时代的记忆与爱,死亡与不朽。
2024-07-14 05:18:20
162
地狱里的希望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当战火燃起,联合国人员在机场大排长龙等候撤离时,“无国界医师”正在抵达,准备入境执行紧急任务……在海地刚搭建的妇产中心,加拿大医生温蒂一天要接生40个新生儿。意大利医生柯西偷偷潜入南苏丹,在50摄氏度的环境下照料绝望的战争伤患。外科医生程卫在世界上地雷分布最密集的城市,做了上百次截肢手术。后勤专家马丁为了运送冷藏疫苗,不得不与哥伦比亚的杀手与塞拉利昂的童兵打交道。在武装民兵随时会闯入的情况下,美国医生弗兰克穿越停火线,去布瓦凯的医院抢救被扫射的冲锋枪打中的人……这些就是“无国界医生”(MSF)救援工作的真实故事。1971年,法国医生库什纳因目睹尼日利亚的人道主义灾难,与一名记者共同创立了“无国界医生”组织,抱持任何人都有权接受人道主义医疗救援的信念,在世界各地发生战乱、饥荒或天灾时进驻,提供及时的医疗卫生援助。1999年,“无国界医生”获诺贝尔和平奖。如今,它已是全球最大的独立人道主义医疗组织,但仍旧秉持半个世纪前创立时的精神——在人类无休止的灾难中帮助世界各个角落被遗忘的人。在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也努力使人重获生而为人的权利和尊严。因此,这些人被称为“地狱中的希望”。记者丹・波托洛蒂深入“无国界医生”组织,平实地报道了人道主义组织所面对的各种现象与议题,并通过采访在各偏远地区实地工作的医生、护士及后勤人员等,揭露了“无国界医生”组织成员时时面临却鲜为外界所知的人类苦楚与丑陋真相,展现了他们的救援工作、遭遇的挫折与危机。与此同时,通过从侧面展现参与行动的医生在人身和心理上所受的影响,道出他们在各种不可能的任务中坚持下去的原因。
2024-07-14 05:17:48
138
空虚时代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步入后现代社会以后,集体主义的宏大叙事逐渐被个人主义所解构。伴随着私有化不断扩大、消费主义不断深入,全新的自由意识形态与传统道德观念发生对撞。在推倒权威与规制之后,个性化的思潮却以享乐文化取代了义务,以“欲望机器”取代了英雄主义的历史。我们对伟大的理想、遥远的未来失去兴趣,只活在当下,只关注自我,心灵不可避免地落入虚无之中。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试图从混乱复杂的现象中,澄清现代社会个体精神、文化、生活、未来面临的诸多问题,为“我们终将去往何方”找到答案。全书从自恋、冷漠、诱惑、空虚、幽默、暴力等一系列元素入手,结合阶级、性别、代际等不同层面的理论研究,勾勒出了以多元化和个性化为演化脉络的当今制度与文化全景。同时采用大历史视野,将充满变革的现代社会放诸整体文明进程中进行考察,重建了人类对未来的期许。作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经典著作,本书不仅是今日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也能为每个想要看清世界、逃离空虚的现代人带来智识的启发、心灵的洗礼。诱惑:富裕的消费社会意味着丰富的“选择”,欲望、快乐、交流便成了唯一的“价值观”。现代人最大的困扰,不是选择什么, 而是因为选择失去了什么。冷漠:信息泛滥,新闻急速轮换,一个事件一旦被知晓,旋即也就被忘掉,因为它要为更为轰动的事件让出位置。一种因过度、因超激励引起的冷漠出现了。如今还有什么能让人惊异或引发轰动呢?自恋:执着于自身的自恋并非不切实际,它力求实现自我解放、个体独立的伟大目标,如果放弃爱情,那么理由便是“我不需要另外的人,只为多爱我自己,这样我才能让自己快乐”。暴力:在个性化的大潮下,靠肌肉确立权威的原则退位,人们憧憬自主支配、心灵对话以及无拘无束的生活,而用暴力行为来划分性别的古老法则也不复存在。表达:表达的机会与欲望才是重点,“信息”的实质无足轻重。为了交流而交流,为了表达而表达,除了博取寥寥几声应和外,再无其他目的。
2024-07-14 05:15:37
155
二手世界:全球旧货市场调查手记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 前彭博社驻上海记者,因《废物星球》而广受赞誉的作家亚当•明特又一力作★ 《书单》《出版人周刊》《自然》《科学》《图书馆杂志》等多家媒体重磅推荐★ 作者历时4年,横跨五洲四洋,用职业记者的敏锐视角,通过生动的故事、触目惊心的数据全方位讲述全球旧货市场现状★ 当你把不要的东西放在二手商店,它们会去哪儿?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留下的东西会经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买买买?如何构建一个没有冗余的未来?深刻拷问现代消费型社会主导下人的购买欲望★ 囤积狂、二手物品爱好者、环保主义者必读当你把一盒不要的东西扔在当地的旧货店时,这些东西的去向如何?本书作者亚当·明特横跨五洲四洋,对全球知名回收公司与旧货市场进行了田野考察式的跟踪采访,探寻二手商品的前世今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二手世界的宏观图景。跟随作者的足迹,我们将认识形形色色的二手回收机构、个体与理念,从美国古德维尔旧货店到非洲加纳的阿博布罗西,从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整理法到BOOKOFF的“让旧书在书架上重获新生”的服务理念,从马来西亚阿马广场上的跳蚤市场摊贩再到星牌抹布厂的威尔森,涉及形形色色的二手贸易从业者和令人感慨抑或震撼的精彩故事。我们还会发现那些被我们捐给慈善机构或者卖去二手店的东西,很可能穿越整个国家,甚至半个地球,来到地球的另一端,来到渴望这些东西的地方和人们的手中。即使在这个重视崭新、闪亮的物品的时代,二手物品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它为我们带来娱乐,帮助我们创造财富,满足我们的需求,并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2024-07-14 05:15:20
131
成为母亲的选择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如果能带着现在所拥有的认知和经验重返过去,你还会让自己成为母亲吗?”历时五年、横跨三代母亲的权威调查 重新言说一份被视为“禁忌”的情感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 在德国、以色列等多国引起热烈讨论“我们女性需要把世界掌握在我们手中,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女性需要主宰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也需要主宰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1.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被翻译为近十种语言,在以色列、德国等地引发热议。2.“我爱孩子,但后悔当妈妈。”首度聚焦“后悔生育”的话题,采访二十三位后悔生育的母亲,倾听她们的真实心声,展现女性生育前后的情感历程。3.后悔并非不存在,只是不被允许言说。探究“禁忌”情感背后的社会成因,为更多的女性创造出选择的余地。4.将“母亲”身份拉入到公共领域的探讨之中,剖析“母亲”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正视“母亲”面对的社会压力。“你绝对会后悔没有生孩子!”2008年,当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开始进行一项名为“后悔当妈妈”的社会调查时,这句警告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母性是天生的吗?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吗?在其后的五年,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多纳特和她的调查,并最终发展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在本书中,多纳特采访了二十三位以色列女性,无论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为人母。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多纳特追溯了这些女性成为母亲的历程,分析她们在孩子诞生前后的情感世界,调查她们如何认知和化解生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母亲的选择》用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立体、复杂的母亲形象。
2024-07-14 05:14:44
57
燃烧未尽的晚景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 她们走向生命终场,却如火焰般熊熊燃烧◎ 豆瓣口碑之作《妻子们的思秋期》续篇◎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真实记录◎ 著名记者笔下的世纪末图景◎ 日本新闻协会奖获奖作品◎ 影响日本战后一代的非虚构系列代表作曾经的一代代日本女性,生养过很多孩子,照顾年迈而痴呆的父母,努力战胜贫穷,很快地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谁说女性生来就要依附于丈夫、为家庭奉献?时过境迁,主妇们越来越坚定了要开拓自我的决心。背负沉重照护压力的她们、迸发出旺盛生命力的她们、无处诉说苦闷只得自行了断的她们……共同描绘出日本现代女性的老后群像。如何更有尊严地老去?妻子、母亲、儿媳们的“革命”成功了吗?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中年妻子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无尽等待、寂寞和忍耐。作为续篇,本书继续探索了现代社会里中年、晚年女性的生存实态。令人意外的是,现代日本女性不同于她们的前辈,越发坚定了要活出自我、度过精彩余生的决心。妻子们喷涌的生命热情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老年观”,原来,她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体验性与生命的悲欢……而另一方面,眼下的现实仍然是,挑起照护老人重任的人往往是女性而非男性。妻子们在照护老人的沉重生活里难以喘息,也为自己仅有一次的美好年华的逝去而无限惋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仅仅依赖妻子们来承担赡养老人这一重任,已无法满足越发庞大的需求。如何照护老人,由谁来照护他们,不仅是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紧迫课题……
2024-07-14 05:12:16
55
为了生命闪耀之日mobi|epub|azw3|pdf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 我比常人多一条染色体,但不想成为多余的人◎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真实记录◎ 著名记者笔下的世纪末图景◎ 日本新闻协会奖获奖作品◎ 影响日本战后一代的非虚构系列代表作——————有一个孩子,她刚出生时就被诊断为内脏器官受损的唐氏儿,维持生命的希望微乎其微,如果你是她的父母,或是医生、护士,再或是和她完全没有关系的局外人,你会选择救她还是任其死去?围绕这个唐氏儿的生死问题,日本社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展开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人类不断追求进化的反省……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但,孩子最终得救了吗?——————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日本社会越发奉行效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只想留下最高效的少数精锐部队,以求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如同唐氏儿那样,落后于快速变化浪潮的人,正像“工业废渣”一样被他们的“同类”无情丢弃、冷眼相对。有人说,带着残疾生活的孩子太可怜了,他们是不会幸福的;也有人说,把抚养唐氏儿的义务强塞给和她共度一生的父母是残忍的,外人没资格说三道四;还有人说,在抚养唐氏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治愈与重生……人类对待他们“同类”的态度,映照着涌动在社会底层的暗流。没有人能确信自己免于交通事故、灾难或疾病,今日的强者也会沦为明日的弱者,谁都不想在需要支持的时候失去连接、独自面对。像一束光一样闪现在世间的唐氏儿,推动着我们思考“如何像人一样活着”……
2024-07-14 05:11:43
50